我国已经是石油装备业大国,但还称不上强国。要提高国际竞争力,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科技创新,走高端发展之路。 访谈人名片 顾心怿,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石油装备专家,现任胜利油田资深首席高级专家。他长期工作在石油工程技术、设计研究的第一线,设计发明了链条抽油机和齿条抽油机,主持研制了“胜利1号”我国第一艘浅海坐底式钻井船和“胜利二号”极浅海步行坐底式钻井平台,研制了液压蓄能修井机。1992年获全国十大科技成就奖,1999年获何梁何利技术科学奖,2005年获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累计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三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中国专利金奖两次。 记者:顾院士,近年来,我国石油装备业发展迅猛,成绩有目共睹,您认为目前我国石油装备业在世界上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发展的主要瓶颈在哪里? 顾心怿:宏观的具体数据我不太掌握,但总的来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能源消费不断增加,我国石油装备业发展势头强劲,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我早年工作的时候,国内什么石油装备都制造不了,早期是从苏联进口,后来是从美国等发达国家进口,但现在基本上都实现国产化了。应该说,从量上看,我国现在已经是世界石油装备业大国。 但也应该看到,目前我国石油装备业整体实力还不是很强,还不能算是世界强国。我们在很多方面,比如在高端装备的研发制造上,在装备的制造水平和质量上,在深海的石油装备上,在关键技术的研发上,实力还是比较薄弱的。现在我们能制造很多类型的钻机,但好钻机的动力机都是进口的。这些都是我国石油装备业的短板。 发展的主要瓶颈,我觉得在于现在企业、院所对石油装备的重视还不够。现在普遍对勘探开发都很重视,但对石油装备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我们都知道,生产工具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搞好勘探开发,首先就要搞好石油装备,这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略。没有高精度地震勘探设备,就没办法把地下情况摸得这么清楚。没有超大、超深的钻采设备,就打不到地层深处的油藏,采不出深处的原油。没有“海洋石油981”这样的高端装备,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就没办法向水深3000米的深海挺进。 所以,我们不是为了装备本身而搞装备,而是为了勘探开发。但现在存在的问题是,石油企业都在向油公司转型,机械设备等专业都已剥离主体,这就可能使装备生产商不能紧密配合勘探开发的具体需求,从而导致装备对油田的适应性滞后。 我认为,油公司可以不搞机械设备,但一定要形成企业和生产商充分结合研发装备的机制,就是企业提要求,与生产商根据需求合作研发,进行现场试验,再不断改进提升,最终形成适合油田需要的装备。比如,现有抽油机泵深只能下到4000米,但有的油田需要能下深到5000米,我们就结合需求来研发,现在已经设计制造完成样机,正准备做现场试验,希望能满足深抽生产的要求。 此外,国内石油装备业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厂家很多,但大都集中在低端,造成低端产品供过于求,厂家恶性竞争。石油装备还是应该向高端走,扩大新领域,做大市场“蛋糕”。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坚持科技创新。 记者:我们都知道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您如何看待学习模仿先进科技与自主研发创新之间的关系?科研人员怎样更好地做好科技创新? 顾心怿:我觉得这个问题不能完全割裂开来看待。首先,学习模仿是必要的,但不能是简单模仿,因为单纯仿造不可能比原来的更好。必须要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再创新。消化吸收就是学习先进科技的精华精髓,真正掌握后,再根据自身情况的特点和要求,从方法上、结构上、设计上有针对性地再创新,形成更好的产品。 其次,石油装备的自主创新其实也不可能什么都是独创的,也必须吸收借鉴前人或别人的先进经验,现在大都是在以往创新的基础上进行集成创新。即使机构原理是独创的石油装备,也要借鉴前人早已发现的各种机械原理和前人早已创制出来的各种机械零件。 我认为学习模仿先进科技与自主研发创新,相同之处在于,都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再前进一步。不同的是,自主创新的层次更高,技术提高更多,在机理、结构等方面的发明和改变更大。比如我主持研制的“胜利1号”浅海坐底式钻井船,虽然在国内是前人没有的,但也是在消化吸收国外技术上进行的创新。“胜利二号”极浅海步行坐底式钻井平台,这个是完全的自主创新,但里面也借鉴了很多前人的先进技术。液压蓄能修井机,也是前人没有的创新,可是里面用到的各种阀、液压原理等也都是学习前人的。至于链条抽油机,我设计发明后被美国学习过去改成皮带机,这次是国外学习消化吸收中国的创新,我很为之自豪。现在正在研制的能够下深5000米的抽油机,就不是单纯在量上做大,而是连核心的机构原理都变了,是一项全新的专利,因为量变积累一定程度到质变才能有大的进步。 现在科技界有个不太好的现象,就是急功近利,没有经过刻苦努力、长期坚持,就想很快有很大突破,这是不现实的,其成果也经不起历史的检验。搞科研就要“板凳坐得十年冷”,十年都不算长的,有的要坐几十年。我设计发明的链条抽油机的原理,现在世界各国都在用。我在上世纪90年代研发液压蓄能修井机时,当时有的同志不理解,现在也都认识到这种把能量综合利用的设备好处,也开始批量生产了。 科学家有战略科学家和战术科学家,战略看宏观,战术就要解决具体的事情。我就是搞战术的。我觉得,要解决具体问题,就要针对生产需要搞创新。在基层、在生产现场,可以接触很多具体的事物,不断触发出新的思路和灵感,所以50多年了,我一直在胜利油田工作。我今年虚岁已经78了,但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我还要继续创新。 记者:现在石油装备业发展机遇很好,国内有一系列政策支持,同时油企也加快“走出去”步伐,将带动石油装备业与国际同行深度竞争合作,您认为我国石油装备业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如何把握机遇,应对挑战? 顾心怿:现在石油装备业确实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我觉得今后的发展方向,首先就是向高端发展,过去做不到,现在不仅能做到,还要做得更好。此外,绿色低碳节能环保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发展方向。现在油田生产很大一部分成本是用在能源的消耗上,而多花钱多耗费能源也带来很多深层次的问题,比如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等等,所以要研发高效的绿色设备。 在改革开放以前,我们大部分的装备都是从国外进口,现在随着美国制造业外移,中国制造业快速发展,很多钻机、工具、管材都大量出口,实现“走出去”,销往国际市场。但这里面有个问题,我们不能都出口一些一般产品,外国可以很轻松地扣个倾销的帽子再加税一卡,出口马上就亏损了。所以,我们要出口高端、高附加值的装备,就是能做人家做不了的事情,“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没办法不要你的,这才能提高竞争力。 要把握好机遇,就必须以科技创新为驱动。过去强调效益,现在要强调通过创新创造更大的效益,从效益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 关于创新,我觉得我们中国人很聪明,但是在思想上还不够解放,冒险精神还不够。搞前人没有的创新一定是有风险的,想一次就创新到位是不可能的。美国人就非常敢于冒险,他们很多科技研发出来,中国才跟风,但往往等过些年我们赶上国际水平了,人家又有新的创新了,我们永远是当“老二”,石油装备也存在这个问题。 焦裕禄同志曾经说:嚼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我一生热爱创新,很多创新都是前人没有的。搞这样的创新很苦很累,有时也不被人理解,可能被认为是好高骛远,但这么多年下来,我无怨无悔。所以国内科研界要更进一步解放思想,既要提倡科学严谨,也要提倡在科学设想基础上探索新事物的冒险精神,这样才能使我国石油装备研发制造实现质的飞跃,成为世界石油装备业的强国。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众对新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企业需要不断引入新设备,加强产品升级。车辆升级到国Ⅴ标准了,自然需要油品清洁化跟进,作为汽柴油供应者,石油和化工企业的油品升级眼下成为各界关注热点。然而在没有新设备或新设备无法满足产品升级需要时,企业必须对现有的工艺设备进行科技改造,以满足时代发展对新产品的需求。 那么如何利用现有设备工艺进行科技改造,以提升安全科学系数和效能呢?笔直认为,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善用其器,查找缺陷、隐患。所谓善用其器就是全面了解所用设备、工艺流程的原理、结构和性能,对其熟知能详,并在生产使用过程中观其状态、效能,以便发现其存在的问题。这样方能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措施,保证生产使用过程安全高效。找出的不足或隐患,要尽快制定改造方案,通过整改提升安全科学系数和效能。 二是因设制宜、因缺陷制宜,通过科技改造提升效能。针对设备、工艺流程的不足或隐患进行科技改造,要根据被改造对象自身特点及所处特定环境,制定出相对应的最有效的改造措施。通过对其进行科技改造,使其改掉不足,消除隐患,提升效能。同时,可以成立以技术车间主任、技术员、技师为成员的科技改造小组,发挥集体智慧进行科学改造。 三是设备工艺缺陷、隐患查改全员化。设备工艺流程不足或隐患的暴露不是一事一时的,它可能是在运行开始,也可能是在运行中。而生产运行是有周期的,这个周期需要特定或不特定的多个人去实施操作。所以,单凭一个或几个人是很难全面查改不足和隐患的。为此,必须建立全员查改机制,制定缺陷、隐患查改责任和奖励制度。
“30年来,国内外对油气资源的需求持续升高,极大地促进了油气装备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在这30年来,我国不断地通过多种形式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设计、制造技术和自主创新,使我国石油石化装备制造能力和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部分大型设备和关键产品已跻身世界前列。 经过30年发展,我国已开发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12000米特深井钻机及顶部驱动装置、钻头、螺杆钻具等产品。钻机设计、制造水平已跻身世界前沿,实现了标准化和系列化,可基本满足高压喷射、定向、丛式和水平等先进钻井工艺的需要;目前国内87%的大中型钻机、90%的修井机及全部抽油机都已立足国内制造。除常规机械采油设备外,还开发了稠油热采和强采设备及三次采油注聚合物装置、注氮装置等,可满足原油稳产增产的需要。 成功研制了随钻测井仪(LWD)、随钻自然伽马测量仪、随钻感应电阻率测量仪以及配套应用软件,形成了地质导向双参数随钻测井仪器设计制造技术和地质导向钻井工艺配套技术。 修井机、水泥车、固井车、压裂车、液氮车等均已实现系列化生产,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3000型压裂机组和4413kW(6000马力)压裂橇已研制成功。封隔器、滑套、水力喷射压裂喷嘴等井下工具以及连续油管作业设备已初步实现国产化。 油气集输地面设备和X42~X80大直径直缝和螺旋焊管、ERW管,CT55~CT110连续油管等已能立足国内生产,并有大量出口。大型长输管线球阀和20MW电驱、30MW燃驱天然气压缩机组实现了国产化。技术成果(一)勘探装备我国的勘探装备从无到有,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为主体,以物探采集、激发设备为主线,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新成果。地震仪器、可控震源车、物探钻机、检波器、特种运载设备及辅助仪器设备六个系列产品的研发能力和部分产品的制造能力已初具规模。地震仪器、可控震源车、电磁装备技术和性能,地震数据处理解释软件功能,前陆冲断带、油气富集区、岩性地层、碳酸盐岩及火成岩地球物理配套技术达到或保持国际先进水平;形成具有从平原到山地、从勘探到油藏等作业特色的技术优势。(二)钻井装备由宝石机械生产的1000~12000m全系列石油钻机近几年来位居全球前列;江汉四机开发的车装钻机、直升飞机吊装钻机和快移快装钻机等多项产品填补了国内外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渤海辽河与中国石油长城钻探工程公司联合研制的3000m全液压钻机已进行试生产,为国内首创;南阳二机生产的1000~7000m橇装钻机、车装钻机、低温极地钻机等,已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三)测井录井装备中国石油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北石厂和中油测井共同研制的CGDS–I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系统,掌握了国外用近20年时间才趋成熟并高度垄断的重大关键技术,使我国成为国际上掌握地质导向钻井技术的第三个国家。(四)完井装备目前我国的固井装备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整体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车载式结构的1470~1840kW(2000~2500马力)大型成套压裂装备已成为我国油田主力机型。中国石油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江汉机械研究所与中国石油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则联合研制了国内首台连续油管作业设备;烟台杰瑞于2009年成功研制国内首台大型拖车式连续油管作业设备–––LGT360型连续油管车。(五)试油和采油采气装备如中国石油集团渤海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在国内最早研制了SCYJ10–5–48HB双驴头游梁式节能型抽油机,又研制了特大型抽油机,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大庆油田装备制造集团研制成功了国内首台全平衡抽油机,从设计结构上完全打破了传统抽油机的举升平衡模式。(六)油气集输装备国内现可生产管径覫2200mm以下、壁厚6~32mm、符合API要求、材质为X70~X100的油气输送钢管,并有钢管内涂层、钢管外防腐等成熟技术和装备。钢管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能基本满足国内需要并有出口。(七)海洋油气钻采装备目前国内主要石油装备制造企业,为国内用户成套提供了1000~9000m系列钻机模块及泥浆泵等配件、2000~6500m修井机、平台采油树、最高等级69MPa防喷器等海洋油气钻采装备;固定式平台钻机和海洋修井机已经完全摆脱了进口的局面,实现了国产化;船舶锚链水平世界领先,全球份额接近50%。(注:本文素材由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提供)
新京报(记者 李媛) 今天,国际能源署(IEA)首次在中国发布《世界能源展望2013》报告。报告指出,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家,也将超过美国成为最大的石油消费国。 报告中称,中国的石油消费增长非常迅速,原来是600万桶/天,到2030年将达到1600万桶/天,也就是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最大的石油消费国。今年10月,美国政府曾表示,中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净进口国。报告预计,到2035年,中国的能源消耗将增长50%,中国能源的人均需求会增加40%。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见到机械加工,其实不同场合对于机械加工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对于每个企业选择的话,就要根据实际的情况,以及实际的角度来选择了。 对于机械加工的选择,一定要选择质量方面有保证的。不然万一因为机械加工的问题出现了差错就要花费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来解决,这时候就会浪费更多的资金了。正因为这样一定要在最初选择的时候选择到性价比最高的。
辽宁石油装备产业集群工业地产项目推介会在铁岭市清河区举行。铁岭市市委书记吴野松在推介会上致辞。 吴野松在致辞中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参会企业家表示欢迎,对第一批签约入驻工业地产项目的企业表示祝贺。他说,未来企业的发展已经朝着集群发展、协作发展、配套发展的方向迈进,产业集群内建设工业地产项目,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入驻,不但可以加强配套企业间的联系,缩短信息反馈时间,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质量,更能推动企业之间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和抱团发展,从而增强产业集群和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吴野松说,辽宁石油装备产业集群是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是辽宁省重点扶持的产业集群之一。辽宁石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辽宁石油装备产业集群工业地产项目,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也为配套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市委、市政府衷心希望更多的配套企业能尽快落户产业集群,我们将全力支持产业集群的发展,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兜底服务,创造最优发展环境,使项目早落地、早达产,与辽宁石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一道推动产业集群实现健康快速发展。 辽宁石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肖德石介绍了石油装备产业集群工业地产项目的总体情况。洛阳国达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文华代表参会企业家讲话。 会上举行了签约仪式。15家企业与辽宁石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达成了投资意向,5家企业当场与辽宁石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签订投资协议。 推介会前,吴野松等市领导会见了辽宁石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政权及参会企业家代表。参会企业家参观了辽宁石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和工业地产项目。 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刘非,副市长张震、孙耀民出席有关活动。